技术论坛 1:“图形学术新锐”
论坛简介
青年学者是科学研究的关键力量,他们有着坚定的科学信念和勇于求变的创新精神,推动着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发展与变革。本论坛将邀请五位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活跃的青年海归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个人成长历程,探讨国内外图形学研究现状与学术环境的差异,以及作为青年学者在科研道路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2日,周四,09:00-11:00,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韩晓光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2009年本科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任研究助理,之后于2017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医疗图像处理等,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顶级会议和期刊SIGGRAPH,CVPR,ICCV,ECCV,AAAI,ACM TOG,IEEE TVCG,IEEETIP等。他的工作曾获得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 2013新兴技术最佳演示奖,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最佳论文列表(入选率分别为0.8%和0.4%),他的团队于2018年11月获得IEEE ICDM 全球气象挑战赛冠军(参赛队伍1700多)。
论坛讲者1
刘天添,2009年于浙江大学获取本科学位,分别于2011年与201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兴趣主要在物理仿真和快速数值计算。先后在ACM ToG/IEEE TVCG等期刊上发表过10篇论文。
论坛讲者2
张心欣,博士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兴趣为基于物理的仿真算法和计算生物物理。发表多篇SIGGRAPH论文以及SIGGRAPH Course,深憾我国图形计算软件领域的空白以及相关人才浪费现象之严重,2020年创立深圳泽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一些机构和个人投资,我司通过研发自主核心技术的物理仿真计算软件系统来辅助生物医学仿真以及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一步完整完善自研图形学计算软件产品的开发,探索该领域产-学-研闭环的道路。
论坛讲者3
陈仁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2005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于以色列理工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2019年在德国马普计算机所任高级研究员,2019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几何处理和建模、计算几何及裸眼3D显示器等。
论坛讲者4
潘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博士/硕士,电子科技大学/普渡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曾任伦敦大学学院高级博士后研究员,洛杉矶迪士尼研究院副研究员。在虚拟现实领域,有10年海外研究和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形,人机交互。分别于2019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科学)精英榜》,2020年以最年轻的上榜者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
论坛讲者5
刘利斌,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5年至2017年分别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美国迪士尼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至2020年在美国创业公司DeepMotion Inc.任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角色动画、基于物理的运动仿真、运动控制以及增强学习等。曾发表SIGGRAPH/TOG论文7篇,并曾多次担任SIGGRAPH、PacificGraphics、SCA等图形学领域重要学术会议的论文程序委员。
技术论坛 2:“产业前沿技术”
论坛简介
邀请对本次大会进行赞助的企业介绍相关的前沿技术及产品,并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图形学毕业学生、新形势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等主题。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2日,周四,15:30-18:00,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刘利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优青(2012)。于2001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浙江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工作或访问。从事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研究,已在SIGGRAPH/SIGGRAPH ASIA/ACM ToG上发表30篇论文。曾获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201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等奖项。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和程序主席,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论坛讲者 1
林建华,虹软科技技术专家,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单目深度恢复,双目深度恢复,单目物体3D重建,混合视觉系统标定,场景理解语义分割,图像/视频去模糊,图像/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等,主持研发了虹软公司多项技术,同时在产品落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带领团队攻克难题,将多项产品效果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赢得客户广泛好评。
论坛讲者 2
李宏伟,华为高级图形技术专家,现于华为欧拉菲尔兹实验室从事图形渲染方面的技术研究。曾经就职于NVidia和AMD等图形公司,对图形应用,系统和硬件都有相当的工程经验。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多篇SIGGRAPH,TVCG等文章。
论坛讲者 3
李会江,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产品研发平台负责人。199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同年7月加入中望公司。二十多年来专注于CAD/CAM/CAE领域,主持了中望历代工业软件产品(ZWCAD、ZW3D和ZWSIM)的研发,研究领域包括:参数化特征建模、直接建模、曲面和实体造型、复杂装配的轻量化和显示加速、特征识别和逆向工程、2x-5x刀轨生成、CAE几何处理和网格划分等。
论坛讲者 4
王祢,现任Epic Games China 首席工程师,管理虚幻引擎技术支持的程序员团队。有近15年的虚幻引擎使用经验,从console游戏、掌机游戏,到PC mmo,再到手机游戏都有过开发经验。作为Epic Games China的引擎技术专家参与和帮助了众多使用UE3和UE4的项目解决各种问题,涵盖console、pc mmo、pc单机、手机、虚拟漫游、VR、影视等各领域的开发项目。
论坛讲者 5
刘培珺,广东时谛智能技术副总裁。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Autodesk中国研究院工作十余年,任资深软件研发经理,负责大型建筑设计软件Revit的研发。现任职时谛智能,负责三维CAD软件及渲染一体化平台的研发工作。
论坛讲者 6
钱海勇,网易游戏雷火事业群引擎开发研究员,主要从事图形渲染和游戏引擎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开发。200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曾在S3 Graphics参与显卡驱动研发,2009年加入网易后一直从事游戏引擎研发工作。《逆水寒》游戏引擎主架构师,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RTX项目技术负责人,在GTC,GDC上做过多次技术分享。
论坛讲者 7
吕江波,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广东省“珠江计划”和深圳市“孔雀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IEEE协会高级会员,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曾任美国UIUC大学新加坡高等研究院(ADSC)高级科学家、动态视觉大场景项目联合首席研究员;曾任行业AI公司CTO和首席科学家,领导打造AI虚拟试衣镜、智能3D量体等商业获奖产品。在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处理、交互式多媒体等领域有20年的基础科研、技术转移以及科技产业化经验,在包括TPAMI, TIP, CVPR, ICCV, ECCV等国际学术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70+篇论文,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并多次荣获国际学术与商业产品奖项,曾孵化两家新加坡科创公司,指导30+位研究生/员。
论坛讲者 8
李宾,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图形技术首席专家,主持推进广联达图形平台系统研发。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CAD、计算机图形学、BIM技术的研究与系统研发。博士毕业后在日本从事参数化道路设计技术研究,曾任职于丰田工程中心从事Telematics系统研究,回国后长期任职于Autodesk中国研发中心,负责BIM核心平台Revit的研发管理。
论坛讲者 9
吴小毛,粒界科技创始人兼CEO,200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动画博士后研究。2007-2009年在法国国立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进行博士后研究。曾担任全球顶尖游戏引擎技术与制作公司—Crytek—德国法兰克福总部的项目总监和技术总监;全球首次将游戏技术与影视技术对接,并将其用于好莱坞电影《移动迷宫》和《猩球崛起》;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IEEE CG&A,SIGGRAPH Symposium on Animation, Eurographics等发表论文12篇,拥有德国发明专利四项。曾任欧洲图形学(Eurographics)会议的工业主席;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娱乐计算》期刊的高级副主编;全球最大出版商施普林格即将出版的大型百科全书《计算机图形学与游戏》的工业主席
论坛讲者 10
唐睿,酷家乐首席科学家。英国巴斯大学计算机博士,本科就读于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担任酷家乐KooLab实验室与CoohomCloud智能体业务线负责人,同时作为副主任与鲍虎军教授(主任)和王锐教授(副主任)共同负责浙江大学-酷家乐图形与智能实验室进行面向智能体渲染与仿真方向研究。唐睿博士有多年计算机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工作经验,并在真实感绘制、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CAD及环境感知等领域均有着出色的研究成果。
技术论坛 3:“可视化:从学术入门到产业精英”
论坛简介
本论坛邀请了六位来自于可视化不同方向的青年学者与产业精英,探讨可视化研究如何入门、数据科学对于可视化研究提出的挑战,以及如何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可视化毕业学生等主题。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2日,周四,19:00-21:00,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林俊聪,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2008年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科技振兴会(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进行博士后与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教育可视化、几何建模和三维人机交互。已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ACM SIGCHI, IEEE TVCG等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和权威期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移动联合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获得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厦航奖教金,“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指导教师)等荣誉。
论坛讲者1
巫英才,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他主要从事大数据可视分析和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相关成果应用到体育技战术分析和智慧城市。发表计算机领域权威会议和期刊论文80余篇,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在2009和2014年的可视化顶级会议(IEEE VIS)上获得了最佳论文提名,一篇学术论文获得2016年亚太可视化年会(IEEE Pacific Visualization)最佳论文提名。
论坛讲者2
陈跃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从事大数据可视分析、大数据评测基准、知识图谱等方面研究工作。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制造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大数据科学中心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广东省重大科技应用项目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
论坛讲者3
夏佳志,现为中南大学副教授。分别于2005年、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11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计算机图形学,主要关注高维数据可视化、保护数据隐私的多方数据协同可视分析。发表IEEE TVCG、IEEE VIS、CHI、ACM MM等CCF A类论文10余篇,曾获CAD/Graphics 2017最佳论文奖,主持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论坛讲者4
闻啸,阿里云数字产业产研基础产品负责人,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阿里首个数据可视化团队(DataV)创始人,阿里云首款数据可视化产品负责人。从最早跟随团队将数据可视化概念引入公司,让公司对外数据展示项目升级换代,到抽象需求建立通用的datav.js数据可视化前端js组件库,并一步步将数据可视化真正落地到数据产品,直到目前将数据可视化作为独立公共云服务对外输出。个人力求帮助数据可视化从一个光鲜炫酷的新兴概念,扎根成为一种帮助数据分析,简化数据理解的本质需求。
论坛讲者5
丁治宇,浙江大学博士,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在可视化及图形领域发表论文12篇;先后担任Bosch北美研发中心图形研发工程师,Unity大中华区技术专家,阿里巴巴集团数据可视化专家等,现华为云可视化与可视计算团队SL,EI WEB中心PL,体验技术负责人,数据可视化总监。负责华为云EI服务产品部前端团队,数据可视化团队和图形团队,致力于将泛可视化技术及理念在行业领域进行产品化落地。
论坛讲者6
李权,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博士,微众银行人工智能部的高级研究员,从事人工智能及可视分析、可解释性机器学习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并开展相关技术在金融科技、银行业务、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落地。读博期间,曾获得工学院PhD Fellowship及 Top RPG (Research Post-Graduate) 荣誉。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IEEE VIS Short Paper程序委员会委员及IEEE VIS, ACM CHI/CSCW及TVCG等顶级学术会议期刊审稿人。在加入微众之前,曾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访问研究员及网易游戏资深研究员,详情见https://thinkavatar.github.io/
技术论坛 4:“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与设计”
论坛简介
本论坛将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与设计,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和AI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与设计、AI时代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3日,周五,13:30-15:30,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徐迎庆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目前担任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他在用户体验设计、未来教育、沉浸感知与交互设计、触觉认知与交互设计、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以及自然用户界面设计等研究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并申请了数十项专利;有多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实际产品之中。他曾主持或参加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科研课题,还参与了多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论坛讲者1
彭群生教授曾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理论与算法、计算机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973重大基础研究等多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在图形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荣获1996年宝钢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首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国家有突出贡献回国留学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论坛讲者2
郝强博士目前担任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她曾在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学学习,于2017年取得博士学位,2011年取得硕士学位。她在2006年取得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士学位。郝强博士曾参与多项国家项目,并于2015年至今担任法国戛纳电影节泛亚太地区执行主席,2011年至今担任法国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海外选片人。她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技术应用创意设计团队骨干成员,并负责或参与多项文化创意设计与研究课题。
论坛讲者3
吴琼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她曾主持多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课题,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并申请了多项相关专利。她在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新材料上的结合和探索非常具有前瞻性,其作品不仅呈现了设计与技术整合创新的可能,也从人文的视角对技术应用的伦理进行了思考,引发广泛关注,她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并曾受国家基金委委派赴芬兰进修,学习交互设计和信息设计。
论坛讲者4
高峰博士目前任职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他的研究方向是通过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探索计算机科学与绘画艺术交叉领域。他于200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为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后。发表多篇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雅昌集团等单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科研项目2项,多次获奖。
论坛讲者5
黄鸣奋教授任职于厦门大学,兼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院(杭州)特聘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独立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2项。出版个人专著28部、教材2种,发表论文400余篇。代表作为《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等。近著为“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系列”之一《危机叙事》等,创作有长篇小说、电影剧本、报告文学等。
技术论坛 5:“女性菁英论坛”
论坛简介
女性科研工作者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靓丽的一抹色彩,她们既具备极致严谨的科学素养,又具备敏感细致的人文情怀,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并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本论坛邀请六位中国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颇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女性学者,分享她们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的瞩目成绩和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共同探讨女性在科研道路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女性思维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力量。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4日,周六,09:35-11:35,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刘秀平,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几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项。在显著性、几何形状分析、图像生成与室外场景分析等方面取得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在国际顶级会议,如SIGGRAPH ASIA, ICCV和ECCV,国际顶级期刊ACM TOG, TVCG, TIP发表论文。2019年ESI 高被引论文,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SIGGRAPH等会议审稿人。 现任中国图学学会几何与图学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与设计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数学学会计算数学常务理事。
论坛讲者1
刘世霞博士是清华大学的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可解释机器学习,文本可视分析和文本挖掘。担任 CCF A类会议 IEEE VIS(VAST) 2016和 2017的论文主席,IEEE VIS 2020-2024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CCF A类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in-chief)、曾任编委;担任CCF A类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编委( Associate editor);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和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的编委;担任国际可视化会议 IEEE Pacific Visualization 2015的程序委员会主席。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她的个人主页:http://cgcad.thss.tsinghua.edu.cn/shixia/
论坛讲者2
贾晓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数学会计算机数学专委会秘书长。受NSFC优青资助,曾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青年学者奖,中科院数学院陈景润未来之星称号等。在计算代数几何、应用符号计算解决曲线曲面奇点计算、曲面求交等方面有系列工作。
论坛讲者3
王滨博士是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理仿真和建模,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为控制和生成。已在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和SIGGRAPH Asia发表论文5篇,收录于图形学顶级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JCR 1区,CCF A类)。曾任SIGGRAPH ASIA和Motion, Interaction and Games会议的committee member;ACM TOG、IEEE TVCG、CGF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她的个人主页:https://binwangbfa.github.io/
论坛讲者4
胡瑞珍博士是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助理教授,2015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曾于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访问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三维形状分析和数字几何处理,发表 ACM SIGGRAPH/TOG 论文15篇。2017 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 年荣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青年学者奖”,2019 年荣获 Asia Graphics “青年学者奖”。现担任SCI期刊The Visual Computer和IEEE CG&A编委,曾担任SMI 2020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和SIGGRAPH、SIGGRAPH Asia等图形学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论坛讲者5
吕琳,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面向3D打印的几何优化计算。在ACM TOG,IEEE TVCG、CGF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3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团队科技部973项目、863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获2017年度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受邀参加2018年“智能制造”Dagstuhl论坛,关于模型轻量化的工作引用250余次,2016年起一直为ESI高被引论文,获SPM 2020最佳论文一等奖。
论坛讲者6
王贝贝,女,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渲染方向,包括了全局光照算法、参与性介质光线传递和复杂材质模型等。王贝贝分别于2009年、2014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期间在巴黎高科进行两年联合培养。2015年在英国游戏公司Studio Gobo参与Disney游戏Infinity 3的研发。2015年底到2017年初,在INRIA(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加入到南京理工大学。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CM TOG, IEEE TVCG, CGF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个人主页:https://wangningbei.github.io/.
技术论坛 6:“机器人中的计算机图形学”
论坛简介
论坛以提高智能机器人智能水平为应用背景,探讨计算机图形学各研究领域问题在其中的应用。比如渲染和物理模拟可以为机器人的各种训练提供场景和数据,形状分析可以提高机器人在场景交互中的理解能力,计算机动画算法的应用可以使得机器人具有灵巧协调的运动能力等。论坛讲者来自图形学和机器人的不同研究领域,希望通过观点的分享和碰撞发现更多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引导更多的计算机图形学的同行加入到此研究领域。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4日,周六,15:40-17:40,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陈宝权,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者,杰青,IEEE/CCF Fellow。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数据可视化。曾任IEEE Vis 2005、ACM SIGGRAPH Asia 2014大会主席。获2003年美国NSF CAREER Award和2014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兼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主任。个人网页:http://cfcs.pku.edu.cn/baoquan
论坛讲者1
查红彬,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教授,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在三维视觉几何计算、三维重建与环境几何建模、三维物体识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300多篇,其中包括IEEE T- PAMI,IJCV, IEEE T-VCG, IEEE T-RA, IEEE T-SMC,ACM T-IST, JMLR, PR 等国际期刊以及ICCV, ECCV, CVPR, CHI, ICML, AAAI,ICRA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00余篇。
论坛讲者2
夏时洪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系统仿真学报》编委,主要在计算机应用方向从事三维人体运动建模仿真基础研究,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在《中国科学》、ACM SIGGRAPH / TOG、IEEE VR / TVCG、IEEE CVPR / TIP、AAAI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励。
论坛讲者3
徐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2011年于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西蒙弗雷泽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的几何处理与建模、三维视觉及其机器人应用等。发表ACM SIGGRAPH/Transactions on Graphics论文20余篇。共发表CCF A类论文40余篇。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Computer Graphics Forum、Computers and Graphics和The Visual Computer等期刊的编委。担任CAD/Graphics 2017、ISVC 2018等国际会议的论文共同主席,以及SIGGRAPH、Eurographics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秘书长。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奖、几何设计与计算青年学者奖、湖湘青年英才奖、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论坛讲者4
方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理研究员。目前在清华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机器人操作方面的研究,负责或参与多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论坛讲者5
胡瑞珍博士是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助理教授,2015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曾于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访问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特别是三维形状分析和数字几何处理,发表 ACM SIGGRAPH/TOG 论文15篇。2017 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 年荣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青年学者奖”,2019 年荣获 Asia Graphics “青年学者奖”。现担任SCI期刊The Visual Computer和IEEE CG&A编委,曾担任SMI 2020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和SIGGRAPH、SIGGRAPH Asia等图形学国际顶级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论坛讲者6
刘利斌,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5年至2017年分别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美国迪士尼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至2020年在美国创业公司DeepMotion Inc.任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角色动画、基于物理的运动仿真、运动控制以及增强学习等。曾发表SIGGRAPH/TOG论文7篇,并曾多次担任SIGGRAPH、PacificGraphics、SCA等图形学领域重要学术会议的论文程序委员。
技术论坛 7:“SIGGRAPH之夜”
论坛简介
邀请了5位活跃在图形学领域各个方向的青年研究学者来分享如何做高水平研究的心得体会,包括课题选取、论文写作、项目实施、对外交流合作等,并与观众开展现场讨论和互动。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4日,周六,19:00-21:00,科艺中心报告厅。
论坛主席
吴鸿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主要研究兴趣为高密度采集装备与可微分建模,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密度光源阵列采集装备,发表了14篇CCF-A类期刊论文。担任Chinagraph程序秘书长,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智能图形专委会委员,以及PG、EGSR、CAD/Graphics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论坛讲者1
徐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2011年于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西蒙弗雷泽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的几何处理与建模、三维视觉及其机器人应用等。发表ACM SIGGRAPH/Transactions on Graphics论文20余篇。共发表CCF A类论文40余篇。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Computer Graphics Forum、Computers and Graphics和The Visual Computer等期刊的编委。担任CAD/Graphics 2017、ISVC 2018等国际会议的论文共同主席,以及SIGGRAPH、Eurographics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秘书长。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奖、几何设计与计算青年学者奖、湖湘青年英才奖、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论坛讲者2
徐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真实感绘制和可视媒体处理。在ACM SIGGRAPH,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等重要会议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The Visual Computer编委,国际会议Pacific Graphics 2015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排名4),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排名4)。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论坛讲者3
陈雪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分别于2003年、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任副教授,为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微软多媒体计算与通信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访问学者;2017年2月至8月在斯坦福大学任访问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脑显微图像分析。在ACM TOG、IEEE TVCG、IEEE TMI、ACM Multimedia等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6项,曾获CVM期刊2019年度最佳论文提名奖。
论坛讲者4
傅孝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副研究员,分别于2011、201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方向为数字几何处理与优化、数字制造等。已在SIGGRAPH/SIGGRAPH ASIA/ACM ToG上发表12篇论文。
论坛讲者5
刘天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2009年于浙江大学获取本科学位,分别于2011年与201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兴趣主要在物理仿真和快速数值计算。先后在ACM ToG/IEEE TVCG等期刊上发表过10篇论文。
技术论坛 8:“图形学与CAD的下一个十年:机遇和挑战”
论坛简介
本论坛拟邀请国内计算机图形学和CAD学术和产业界一些活跃和国际知名的学者、创业者、和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共同讨论在下一个十年中,计算机图形学和CAD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讨论,勾勒出在技术,系统,应用等层面上计算机图形学和CAD未来可以聚焦的一些关键问题。希望论坛作为一个开始,能够引发大家更多的讨论和产学研之间的交流,创建图形学和CAD的下一个十年!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5日,周日,09:35-11:45,科艺中心报告厅。
线上直播链接:https://live.bilibili.com/22548850
论坛主席
童欣,1999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担任首席研究员,图形组研究主管。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真实感绘制,材质建模,纹理合成,数据驱动的几何建模,三维人脸动画等。童欣博士2018年获得ChinaGraph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
论坛讲者1
戴国忠,1944年9月6日出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总工程师,现任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1985年在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曾任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组成员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现任国家973计划信息领域咨询专家,ACM SIGCHI中国分会名誉主席。曾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软件工程。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2部。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获中科院和部委科技进步奖。
报告题目:谈谈两C关系和两I关系
论坛讲者2
陈宝权,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者,杰青,IEEE/CCF Fellow。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数据可视化。曾任IEEE Vis 2005、ACM SIGGRAPH Asia 2014大会主席。获2003年美国NSF CAREER Award和2014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兼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主任。个人网页:http://cfcs.pku.edu.cn/baoquan
论坛讲者3
胡事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智能信息处理和系统软件等。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06-2015,担任两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在ACM TOG/SIGGRAPH、IEEE CVPR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编和CAD等多个期刊编委。
论坛讲者4
高曙明教授 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三维几何建模、形状工程语义分析、三维CAD模型检索与重用、六面体网格自动生成、工程结构优化设计、CAD/CAE/CAM集成、数字孪生等。高曙明教授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论坛讲者5
柴金祥,2006年毕业于美国卡耐基梅隆机器人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加入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计算机系任副教授。柴金祥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和计算机视觉,主要为人体动画与仿真,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柴金祥教授目前为魔珐科技创始人和CEO。
论坛讲者6
胡志鹏,2004年浙大毕业后加入微软研究院新技术转换组,尝试将图形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界。2007年加入网易,创立雷火游戏事业群,作为制作人研发出《倩女幽魂》,《逆水寒》等多款知名游戏。其中在《逆水寒》中大胆引入了诸多图形学前沿技术,使该游戏成为全球3D网络游戏的画面标杆。
论坛讲者7
王希,200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加入微软研究院网络图形组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2006年加入美国顶尖游戏制作室Bungie Studio。2011年回国创业,任网易不鸣工作室CEO。
技术论坛 9:“CCF YOCSEF 技术论坛”
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2日,周四,15:30-18:30,科艺中心会议室7。
论坛主席
张龙晖,留美归国计算机博士,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入选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启动扶持计划,入选厦门市“双百计划”B类领军型创业人才,入选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才,CCF YOCSEF厦门副主席,厦门理工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专利代理师,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研发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信息检索,文本挖掘,在国际知名的期刊和会议上发布多篇论文,参与包括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带领团队进入美国American Emerge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得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主办的“春晖杯”大赛的优胜奖。2017年,回国创立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人工智能赋能知识产权行业,带领团队首创专利可视化智能导航平台,并部署在厦门自贸区,金砖会议期间接待多国领导人参观访问,承担并主持了多项省级政府行业专利导航分析项目,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与发明专利。
论坛讲者2
陈中贵,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卡耐基梅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现任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挂职任厦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领域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海峡基金联合重点项目1项、国基面上项目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基金1项。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智能图形专委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委员。
论坛讲者3
徐明亮,1981年2月出生,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河南省大数据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第十批河南省优秀专家(2019)。学术兼职包括:中央军委科技委某领域首批受聘主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会评专家,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首席专家,嵩山智库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等。担任ICVRV 2017、ACM SIGAI CHINA Symposium 2017、ChinaVR 2019、CAD/CG 2020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程序主席,Journal of Visual Languages and Computing、Neurocomputing、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等重要国际SCI期刊编委。
论坛讲者4
丁丽瑛,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首批国家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人选,曾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2018年获国务院的表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荣誉。